優秀論文

當前位置:首頁 > 亞商校友 > 優秀論文

MBA优秀论文:中国经济发展困境思考与策略探析

點擊:1234 日期:2014-01-09 選擇字號:

吳廣平
【摘 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GDP的增長。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量也大幅增加,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諸多益處,使“中國制造”的標簽遍布全世界,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壹員。
  然而,在經濟突飛猛進的背後,卻留下了這樣壹個問題:中國貿易量雖然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甚至超過日本、德國,成為略僅次於美國第二個世界貿易大國,但是,外貿增加帶來的僅僅只是GDP的增量,卻基本沒有帶來產業的升級換代,仍然沒有改變“世界加工廠”的頭銜,不能不說,這是壹個危險的信號,因為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這種靠外商直接投資,國內企業代工生產以擴大出口從而拉動中國GDP增長的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其脆弱性和依賴性日益突顯,加之國際貿易壁壘的存在和低碳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世界經濟環境面臨重大風險,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壹系列挑戰。如何確保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反思中國當前問題和認清國際局勢,探索中國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經濟發展,困境,思考,策略,探析
  從世界經濟層面來看,我們可以將20世紀90年代以來變化中的世界分為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型國家(蘇聯東歐國家)。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壹個國際經濟概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之壹,在本質上同屬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內生物結果。與其它發展中國家壹道成為當代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的壹支重要力量。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外向型經濟發展區域,在進出口貿易量、經濟總量、國民收入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沿海區域帶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引進外資進行加工貿易,或積極主動地接受發達國家企業的外包訂單,為其進行代加工生產,使中國名符其實地成為了世界最有競爭力的“世界加工廠”和全球制造代工服務平臺。然而,在其背後卻出現了諸多困境,值得我們思考。
壹、經濟全球化的危機潛伏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推動全球化,“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推廣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或與資本相適應的生產方式”[1]。全球化絕非自然產生,“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 [2]。因而,經濟全球化出現這樣的結果也不意外:“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3]由此看來,這是西方發達國家在推動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對“全球化”的巧妙布局。
  (壹)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認識
  (1) 西方發達國家借助跨國公司的全球化議程以維系其利益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巨大推手。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在全球性的商業活動中壹般都得到其母國的資金支持以及商業的、政治的甚至軍事政策的庇護。它們憑借其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優勢,攜手跨國壟斷金融資本把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以最新的形式連接起來,以達到通過塑造和控制發展中國家人民的需求和欲望來影響全球市場和魚肉全球百姓的目的。如在農業領域,他們竊取甚至掠奪發展中國家的種子資源,控制糧種,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種子產業,操控全球的谷物貿易,利用轉基因食品打壓發展中國家的傳統農業市場。在工業領域,它們牢牢控制了全球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或部門,同時利用國際金融炒家操控全球原材料和能源市場,打壓發展中國家有競爭力的民族產業;利用“轉移生產線戰略”,有意將汙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在社會生活領域,它們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專制政府沆瀣壹氣,壓制人民追求民主權利和要求改善民生的各種努力;有意將母國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西方的價值觀念作為普世價值輸入到發展中國家以進行文化滲透等。因此,跨國公司的全球化議程形成了西方發達國家開發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利潤回流西方的單行道,推動了資本主義在全球的發展......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