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論文

當前位置:首頁 > 亞商校友 > 優秀論文

MBA優秀論文:新時代卓越管理藝術塑造

點擊:1226 日期:2013-07-12 選擇字號:

亞商MBA學員:程守宇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參與全球競爭已經是中國企業面臨的必然選擇。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不僅要與國內的企業競爭,還必須進入國際市場,與全球的優秀企業競爭。

  目前我國十二五計劃的號角已經吹響,爲了適應國際國內新的趨勢新的形勢,我們企業管理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否則將會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敗下陣來。

  其實國內企業不缺硬件,缺的是軟件,我們應該更廣泛地與國際“軟件”接軌。站在全球化這樣一個相同的平台上面,企業所要比較的不僅是産品本身的品質、 所提供的服務,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因爲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商品,都是通過公司的管理,也就是它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來進行生産運營 的。如果我們的管理水平不夠高,就會導致我們員工的工作也不夠好,連帶我們的産品和服務,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也不夠好。

  發生在2010年震驚中外的世界500強富士康“跳樓”事件,無疑是給我們敲響管理方式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警鍾,相關專家都毫不客氣地指出了目前中國企業管理的落後和弊端。

  由于我們經曆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們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還習慣于權力由上而下的這一制度,習慣于根據上面的命令照章辦事,已有的一些管理思想 和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管理技能也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因此,將我們的管理思維、方法、技巧與國際進行接軌,適應市場競爭和企業的發展變化,是我 們管理者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一. 樹立員工參與機制、關注我們的下屬

  (一)打破管理階層主導的誤區    

  在以前傳統甚至現在仍占據主導地位的觀念裏,所謂管理就是“管理階層主導”“我是老板,必須聽我的”,也就是什麽事情都是領導說了算,什麽都要等領導拍板。在企業裏,有些人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去決定一件事情;有些人雖然可以對事情提供意見,但是沒有權力最終拍板;有些人雖然不是一個可以拍板的人,但是他影響那些可以拍板的人。最後,只要拍板的人出來,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因此,權力總是抓在少數人的手上,由那些少數人拍板之後,事情才可以啓動。

  這種,員工和顧客站在底下,管理者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呼風喚雨,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傳統觀念裏“管理階層主導”的體現。

  顯然這種管理方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管理要求,管理要提升,這種觀念誤區就必須打破。

  1. 管理不是大包大辦,更不是一手遮天

  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很多管理人員抱怨自己太忙:忙著開會、處理異常、交際應酬、忙著計劃、協調、控制、指揮下屬工作; 一天除了用6小時睡覺外,其余的18個小時,每1小時工作60分鍾,每1分鍾毫不浪費地工作60秒,幾乎花費了18個小時內的每1秒鍾都在爲公司做事,甚 至還希望一天有48個小時可以利用;不僅自己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員工也要跟著效仿,隨時隨地思考,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在這些“勤勞敬業”管理人員看來, 他們自己獨有的強勢能力和忙得昏天暗地才是盡職盡責的表現。

這使我們想起了一個不倒翁理論:一個物體的重心越低,它的穩定性就越高,並且高出重心部分的空的成分就越大。

  它給我們的一個什麽啓示呢?就是說管理者要學會放權,學會權力的下放,不要大包大辦,更不要親力親爲。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麽?找到正確的方法,找到正確的人去實施。

  作爲管理者就應該盡早可能地授權,把不該妳做的事情,把妳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把別人能比妳做的更好的事情,把不能充分發揮妳能力的事情,果斷地托付給妳下 屬去做。只有這樣,妳才能不被“瑣碎的事情”所糾纏,而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處理“重要的事情”。也給于下屬獨立思考的空間,有利于下屬的成長。

日本企業爲什麽能夠在管理上做到很好的收發自如,就是他們管理的模式是金子塔式的管理結構,有很強大的幕僚基礎,不是管理者的樣樣通。

  中國古代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典型的親力親爲,事無據細均要親自處理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結果自己過早的逝世,而其後繼無人,導致蜀國最早的滅亡。

成功的管理者不是整天忙得團團轉的人,而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但又悠然自得的人。

  在<< 戴爾戰略>>一書中,戴爾寫到:“1933年年末,我已無法一手掌控全公司了。許多大客戶需要我花時間相處;許多管理會議我想參加;我也想多 作演講,與大家分享;我還想多和員工接觸,來了解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並能適時提供我的看法和幫助,以求公司所有部門的進步和成長;我也希望自己能成 長發展,維持均衡的生活,與我剛成立而快速成長的小家庭共享天倫之樂。我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一項就是授權。”“任何一家公司想要成功,關鍵在于高層 人員能否分享權力;高層管理人員必須把重點放在整個組織的發展上,而非個人權力的擴張。”

  因此,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當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下屬的能力。管理者權力運營的最佳手段是抑制而不是放縱自己的權力,且職位越高越應如此;權力運營主要是通過授權、用人、培養下屬和參與式管理等方式實現的。

  領導是帶領下屬實現目標的人,是最大限度挖掘和調動下屬積極的人;管理是讓別人幹活的藝術。授權不僅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對下屬信任和支持的體現,還是是個人和團隊快樂成長的秘訣。

  2.管理者要果斷而不要專斷

  現在很多企業的管理者,總是認爲樹立自己的威信,要展現自己的卓越領導力,就要凡是自己拍板,絕對控制。這就是專斷,看起來好象果斷,其實決策的破綻很多, 極其容易産生不良後果。原因在于一個人的思維,必然受到自身學識、閱曆、經驗以及情感、環境等因素制約,對問題的看法或做出的決策難免失之偏頗。盲目拍 板,個人專斷,一旦出了問題,輕則沒有人同情,沒有人解圍,全靠自己收拾爛攤子,重則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有的時候,專斷恰恰違背了果斷原則,正是因爲凡事都要親力親爲,凡事都要拍板,而公司裏的大小事務又頗多,管理人員又忙,所以很多事情積累得多了,管理者在 思考問題、處理事情時,就會狐疑不決,畏首畏尾,不僅消耗精力,影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信譽,更嚴重的是決策和執行的速度減慢了,很可能會錯過良機,贻誤大 事。

因 此,管理人員要做到“果斷卻不專斷”,是說管理者既要有主見,又要集思廣益,善于決斷。遇到和棘手問題時尤其要注意及時決斷。有事和大家商量,發揚民主, 要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然後進行集中歸納、修正整理,最後由主要領導拍板,這才是果斷決策的正確方法。當然,作爲一名領導,決策一定要講求效率,如 果今天也商量,明天也碰頭,後天還琢磨,那也是會誤事的。該決斷的事情必須果斷決策,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去。

  但是,也要明白,群體是不做決策的,僅僅是參與,最終決策的還是集中的,不能一味的民主,不然決策的效果是不好的。

  (二)注重員工參與,領導監督輔導

  1.站在第一線面對客戶的永遠是員工

  如今在新的觀念裏,有種新的理念強調的是“員工參與”,即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員工在做,大部分的服務都是員工在提供,大部分的産品都是員工在制造,大部分的問題也是員工自己在解決。

  因此,我們的客戶直接面對的是我們一直處于第一線的普通員工,公司或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這些普通員工,公司運轉主要是靠員工參與而不是讓領導著餓“一手遮天”。

一個公司應該要先關心員工,員工才會關心顧客,顧客才會對公司忠誠。我們都希望有回頭客,有沒有想過顧客要回頭,是因爲我們的忠誠;顧客會回頭,是因爲有員工關心他;而員工會關心他,是因爲公司在意這個員工。

  這就是所謂的“員工最重要”!因爲員工是企業最好的廣告。顧客之所以相信妳的産品,是因爲他首先相信公司的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服務精神,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賣産品不如賣自己”

  顧客第一!員工真誠面對顧客,管理人員支持員工,這才是一種正確的順序。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在中國很多大城市裏,都有麥當勞和肯德基。我們去麥當勞也好,去肯德基也好,其實我們根本不太注意誰是店長,也沒有幾個人關心他們的主管是誰,我們所在意的就是直接爲我們提供服務的普通員工。

  這些外資開設的快餐店裏都是我們中國員工,他們跟我們中國本土的餐廳的員工有什麽不同?但我們就是感覺不同---就是這些提供有形或無形服務的員工,其服務態度、服務水平、個人素養等是深受這些外資企業文化影響的,是代表了整個公司的形象和特色的。反過來說,企業內在的特質都是通過普通員工體現出來的,這就是我們常常強調的“對客戶來講員工更重要,對公司來講員工比主管重要”的道理。

  但是,我們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經常忽視這一點,更多的是在關注高層領導者的名字。眼睛全部往上看,在很多人心中,領導是自己升遷的關鍵,所以就造成現在很奇怪的辦公室政治,嚴重影響員工的就積極性,導致整體效率低下。

顧客是我們的上帝,員工面對的是顧客,管理人員就應支持員工,所以我們這些做管理的,其實應該大力支持我們的員工,讓我們的員工去正確的面對我們的顧客。

  2.管理人員必須真誠地關注妳的員工,多傾聽、多交流

  作爲企業的管理人員,妳一天當中,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哪裏?管理專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全世界的企業領導,花時間最多的,第一個是開會,第二個是撥打手機、接聽電話,第三個是接見客人或者向上級領導彙報,第四個就是看公文、看電腦,以上這些占用了一天時間的70%。那麽剩下的30%的時間又做些什麽呢?是否有時間跟下屬溝通下?

  事實上,國內很多企業,管理人員和下屬員工很少溝通或者幾乎不溝通,這樣也是現在很多管理人員無法了解下屬員工的變化,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80後90後這群新時代的員工的需求的變化,不經常溝通,還是一味采取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些員工的管理要求。

  美國通用電氣的前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他每周至少有一半的時間花在通用員工的身上,和他們相處,認識和了解他們,與他們談他們關心的問題,去了解他們的問題和需要。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管理人員剩下的30%時間,又拿來做什麽?又有多少是用在下屬員工身上?

  讓員工替我們照顧好我們的客戶,可是作爲領導的我們,關注和關心過我們的員工嗎?這樣怎麽能保證讓員工能夠心甘情願的照顧好我們的客戶嗎?

  很多管理大師都曾說過,現在的競爭不是産品和服務,而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不是我們的設備、廠房、機器,更不是幾個所謂的精鷹領導,企業競爭就是員工與員工的素質在競爭,就像國家與國家、社會與社會、民族與民族的競爭,根本不是領導人與領導人的競爭,而是全體國民素質之間的競爭,所有社會的人之間的競爭,所有民族的人之間的競爭。

  既然關注和關心下屬員工這麽重要,那麽如何做到關注和關心員工呢?或者說要關注員工的哪些方面呢?有很多,比如員工是不是喜歡目前的工作啊,員工是否有足夠 的能力和信心做好目前的工作啊,員工是否感到有溝通的障礙啊,員工的工資是否要調整一下啊等等,但是我們必須強調的只有一點,管理人員必須關注員工的價值 觀和態度。

  3.管理人員必須用心地照顧好妳的員工

  世界三大快遞之一------美國聯合包裹(ups)的 亞洲區域總裁曾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我們要照顧好員工,員工就會照顧好顧客,進而照顧好我們的利潤。“這句話反過來講,如果我們希望獲得利潤,那麽前提當 然是先抓住客戶,如果我們希望將客戶都留在我們這裏,那麽前提就是,把我們的員工照顧好,因爲是員工直接面對客戶,是員工在留住客戶,然後客戶就能帶來利 潤。因此,作爲管理者,很重要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的下屬員工。

  事實上,我國目前很多公司這點做的很不好,對員工的照顧流于形式,眼中只有那些所謂的明星員工,忽略的基層普通員工,導致管理人員與員工之間管理隔閡,這也是富士康員工跳樓慘劇發生的因素。

  所以,我們要想我們的管理很好的推動,決策計劃很好的執行,我們就必須多點時間去思考如何照顧好我們的基層員工,掌握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解除 他們的後顧之憂,增加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樣就可以讓員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爲我們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日本企業爲什麽能夠在管理上做到很好的收發自如,就是他們管理的模式是金子塔式的管理結構,有很強大的幕僚基礎,不是管理者的樣樣通。

  中國古代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典型的親力親爲,事無據細均要親自處理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結果自己過早的逝世,而其後繼無人,導致蜀國最早的滅亡。

  二. 管理人員實現目標必須量化和細節化

  任何一個企業在其正常運行中都要設定不同時期的、不同階段的、不同等級的目標,然後集合公司的資源去實現和達成目標。

  然而任何目標都不會自動實現。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目標,但是只是把這些目標挂在牆上,目標挂在牆上是不會自動實現的,只會變成空洞的口號,講久了就可能變成形式主義。

  實際中,我們經常提出一些遠大的 目標,但是因爲沒有分解,沒有拆開,細化在每一天、每一件事情或者是每一個過程裏面,這個目標顯得總是有點虛。因爲沒有量 化,沒有落實在每一項工作裏面,就不知道對于這個目標,我們每個人應該承擔什麽責任,我們應該的貢獻是什麽。因此更重要的是怎麽具體來實現目標。

  因此,要實現設定的目標,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目標應該量化在每一月(周、日)和每一過程裏;第二,目標要從“細節”中尋求方法。

  (一)目標量化的含義及如何實現目標量化

  1.什麽是目標量化

  衆所周知,任何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目標的制定。缺乏目標,公司的發展講沒有辦法進行,公司也將面臨危機。

  我們知道,不同的層級,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位,均會有不同的目標,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目標。

  比如,企業高層要制定戰略目標,中層更關注戰術的制定和實施,基層則更注重一些具體的工作目標的實現,那麽如何把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流程中去呢?如何防止  這些目標空泛、抽象、表面、虛無呢?必須靠量化。

  要在每一流程中量化目標,讓每個員工有所以及、遵循、參照,並能産生可以度量的效果。

  那麽怎樣叫量化呢?

  量化,就是以時間、貨幣或單位數量來衡量。

  2.目標量化之時間的換算=時間度量+流程設計

  我們都知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時間本身就是一種成本,誰能在更短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情,誰能提高工作效率,誰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變化中迅速應對,誰就能占據優勢地位。

  當今社會強調“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我們都在時間的壓縮上和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于是很多公司都有一定的工業工程師(ie)來進行時間的度量和優化設計,目的就是度量出時間的實際,減少浪費時間的地方。

  因此,我們現在經常強調流程再造,強調做事情前都應該先做一個時間的規劃,就是要想方設法節省時間,減低成本。

  美國著名的快遞公司美國聯合包裹公司的牆上,有這麽一句很出名的話:我們還可以更快嗎?這就充分表示任何流程都是人設計出來的,然而時間的利用程度卻相差很遠。

  其實,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我們肯擠總是可以擠出來的,我們作爲管理者,就要經常思考,怎麽流程再造、縮短不必要的環節,怎麽搶時間、提高效率。

  企業的ie人才就是通過一些工具結合實際的觀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從而得出時間使用狀況,推斷流程的合理性和不足,然後制定一定的辦法和措施,優化制程,實現時間的節約或高效使用,流程程序的調整,均能對整體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起到積極的推動的意義。

  3.目標量化之貨幣的換算=劃分原則+各項成本單價記錄

  一個公司在其日常的運營中均會産生成本,我們有時候對成本的概念很籠統和模糊,無論是投資預算還是經營報告,都是很概念性的成本,而沒有對成本很明確很詳細的劃分。

  那麽這種數據性貨幣形式的成本就是貨幣量化成本。說到成本,我們又可以分爲“劃分”和“單價”兩個部分來討論。

  a.劃分

  從財務核算的角度看,一個公司的生産成本可以分爲制造成本和銷管成本。而制造成本又可以劃分兩大類: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間接成本則是指制造費用。

  現在,我們會經常聽到很多管理人員抱怨自己公司的生産成本太高,在市場競爭中沒有什麽優勢和吸引力,那麽這些所謂的高成本到底高在哪裏呢?是人工成本貴?還 是原材料太貴?還是其它方面等,如果我們能經過一定的劃分,我們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其實成本並沒有過多地花費在原材料和人工上面,而是更多地花費在間 接成本上,例如,公司高薪聘請了一大批間接人員、聘用了很多的解析分析人員、公司的很多高層開著比較昂貴的高級轎車、公司投資蓋了很高的大樓等,可見如果 我們沒有對成本進行這樣的劃分,根本就不知道成本高在哪裏,至于運用什麽方法進行降低成本就更無從說起。

  另外,我們對成本的劃分還有一種標准:第一個叫做實際成本,就是實際發生的曆史成本;第二個就是直接成本,就是跟産品真正有關的費用;第三個叫做標准成本,即同行做相同的産品需要花多少錢。

 

香港亞洲商學院|在職MBA|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培訓
香港網:http://www.abcollege.com.hk  大陆網:http://www.abcollege.cn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