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管理哲學

“鴛鴦”VS“犀鳥”:職業經理人的“成功相”

點擊:946 日期:2017-12-26 選擇字號:

企業在兩權分立中運作,離不開所有者與經營者的“聯姻”,這就涉及到所有者對職業經理人的認識,職業經理人是否忠貞不二也時時面臨著考驗。那麽職業經理人到底是“鴛鴦”還是“犀鳥”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關系到職業經理人的“成功相”。

職業化的鴛鴦


按照傳統觀念,所有者需要經理人忠貞不二,而職業經理人市場化的現實,決定了經理人的命運就是“走婚”。職業經理人遭遇到這種尷尬境地,畢竟可以做稱職的“鴛鴦”;而在所有者那裏,如果按照“犀鳥”的標準要求職業經理人,那就是在亂點“鴛鴦”譜了,所以,有必要弄清“鴛鴦”與“犀鳥”的特點。
  在國人的眼中,鴛鴦是壹種愛情鳥。它們成雙成對,形影不離。這本來沒有錯,問題在於,當人們賦予了鴛鴦感情忠貞的道德內涵後,就與實際有些不符。有位鳥類學家專門對鴛鴦作了壹次“情感試驗”,發現鴛鴦很容易“變節”。鳥類學家從公園裏與野生的群落中各抽取了壹對鴛鴦,將它們拆散後分別置於大小不等的鴛鴦群裏。觀察結果發現,四只鴛鴦並沒有什麽明顯不適,沒有什麽“失戀”後的孤獨感。過了不久,它們就分別和其他鴛鴦打成了壹片。當鳥類學家對它們重新拉郎配時,它們並不拒絕另尋新歡,當天就可以相互耳鬢廝磨。在人類看來,這種變節速度之快不近情理。
  按照人們的倫|理觀念,夫妻是不能背叛的。符合這種道德訴求的鳥倒是有壹種,那是犀鳥。犀鳥之犀,頗有“心有靈犀”之意,它們對“愛情”可以算得上是生死不逾。犀鳥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喜歡棲息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上。每年春季以後,犀鳥們選擇高大樹幹上的洞穴做|愛巢,開始了成雙成對的生活。
  雌鳥產卵後雙方便開始分工合作,雄鳥從外銜回泥土,雌鳥就從胃裏吐出大量的黏液,把樹洞堵上,僅留下壹個能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雌犀鳥在孵化期間的飲食完全由雄犀鳥來照顧。雄鳥白天四處奔忙尋找食物,為妻、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夜晚還要棲息在洞外樹上站崗放哨,警惕妻兒受到侵害。待幼鳥羽毛豐滿,雌雄鳥才破洞團聚,共同帶領小鳥練飛覓食。壹對犀鳥中如有壹只死去,另壹只絕不會茍且偷生或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
  鴛鴦與犀鳥對待“婚姻”的態度都是自然形成的,很難說誰比誰更高尚,適者生存。相比較而言,經理人職業化的特點與鴛鴦的習性更接近,是社會分工決定了他們的價值觀念。
  與企業自己培養的管理者不同,經理人是職業化的“鴛鴦”,首先,他們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有時候對自己有較好的“包裝”,容易得到投資者的好感,而且能夠洞察企業的癥結,能夠與老板“心有靈犀壹點通”,完成“閃婚”。其次,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要求他們在任期內全心身地履行“犀鳥”的職責。但是,快速融入企業並非是他們的必然選擇,“蜜月”過後,經理人並不在意和所有者像鴛鴦那樣形影不離,反有些像雄犀鳥那樣獨來獨往。再次,職業經理人具有壹定的“走婚”自由度。當職業經理人成為稀缺資源的時候,有可能被人“挖墻腳”。
  上述“情感試驗”表明,野生的鴛鴦“變節”的速率更驚人,頗符合職業經理人跳槽的態度。經理人具有自己的職業空間,也許有助於解決企業高管能進不能出的問題,對所有者來說未必是壞事,因為終身制並不壹定是雙方最好的選擇。
  錯位的期待
  所有者與經營者聯姻,實質上是在要求經理人能夠像“犀鳥”那樣對待自己的企業;如果按照傳統文化的慣性,選擇自己印象中像鴛鴦那樣的經理人,往往會大失所望,甚至會產生“聯姻恐懼癥”。這與其說是職業經理人沒有成功相,不如說是出於所有者錯位的期待。
  理想化的假設使得“佳偶”難覓。所有者要求經理人做終身“犀鳥”情有可原,但是要求經理人德才兼備,而且能夠點石成金,這就過於理想化。
  現實生活中,像唐駿那樣能夠為企業帶來十多億美元直接收益的畢竟是少數,壹般的企業也付不起天價高薪,那些即使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經理人也經不起這種挑剔。而個別害群之馬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又使得職業經理人集體蒙羞,難怪像裘麗蓉(四川敦煌集團董事長)這樣歷經17年風雨,身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外加16家公司的總經理,依然上演著億萬富豪的管理“獨角戲”。她並非不肯放手用人,而是源於對職業經理人的“變節”的擔心。
  實用主義加大了“聯姻”後的離心力。資本所有者往往擺脫不了雇傭觀念,將鴛鴦的結合變成買|賣婚姻。花錢雇人的心態使他們恨不能殺雞取卵,將經理人所擁有的技術或者社會資源全部為己所用,同時將風險不對稱地集中於經理人壹方,無論成敗,公司可以在任何時候讓職業經理人離開。
  放任投機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管理環境。壹個時期以來,只要結果不管過程成了老板用人的壹個原則,這實際上是在放任投機。只要結果不管過程,對經理人表面上的信任帶來的是無盡的壓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經理人只能去鉆政策的空子,所有者樂觀其成。顯然,這不僅是在挑戰市場規範,而且向經理人提出了比“犀鳥”更高的標準。這既為經理人對外進行不正當競爭提供了便利,又給他們對內進行不正當管理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導致各種敗德行為的產生。撼動中國職業經理人的道德問題並非是他們先天不足,而是壹定環境下形成的慣性反映,所有者雖然深受其害,自己也是始作俑者。
  海選的淘汰機制
  其實,職業經理人無論是“鴛鴦”還是“犀鳥”,作為配偶中的壹方,只能在其中扮演或雄或雌的角色,在合作中才能共生。所有者只能根據經理人作為職業化“鴛鴦”的特點,努力促使他們成為專職的“犀鳥”,糾正自己錯位的期待,形成壹種海選的淘汰機制是必要的。
  物色合適的經理人要有“海選”的實力,更要有包容之心。經理人作為職業化的“鴛鴦”往往“待價而沽”,這雖然不夠仗義,但是利用這個特點進行海選,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摩托諾拉公司在業績下滑,面臨手機業務分拆的困境時,就在全球範圍內海選CEO,這雖然不能保證它壹定能夠迅速走出困境,但是至少能夠避免“壹將無能累死千軍”的新問題產生。
  海選的過程其實是個不斷淘汰的過程,可以讓參選人的優勢“自然”的顯示出來,這要比先入為主效果要好得多。當然,這需要企業有足夠的實力,所從事的事業有足夠的吸引力,更需要所有者具有包容之心,能夠不拘壹格接納人才,既不能“壹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不能借此炒作,不想也不敢真正“以身相托”。
  使用職業經理人要有相應的制度準備,減少其“變節”空間。使用職業經理人並不是高薪誠聘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它需要在企業內部做好制度上的準備。在沒有制度保障的情況下,使用職業經理人就會面臨壹些難以預見的風險。
  企業誠聘職業經理人壹般不會放在那裏做花瓶,但是容易走到另壹個極端:以為自己可以坐享其成,放手讓經理人去幹,董事會也忘記了自己的責任,結果可能導致所有者被架空。治理制度跟不上,監事會形同虛設,等到經理人“變節”之後再來指責人家缺乏職業道德,那等於是在給人家設置壹個道德陷阱。道德約束固然可以彌補非正式制度的不足,但是並不能代替正式制度的作用,權責利的正確界定是十分重要的。
  尋求保值增值的雙贏機制,促進經理人由“鴛鴦”向“犀鳥”轉變。企業肯花大價錢聘用職業經理人,當然是為了創造效益。但是效益有短期與長期的區別,短期效益不佳當然可以作為淘汰經理人的理由,但是對經理人實施激勵與長期效益掛鉤才更為恰當。
  企業在追求短期與長期效益時不能只考慮單方面保值增值的均衡,也要兼顧經理人的“身價”提升。理想的做法是促進經理人由“鴛鴦”向“犀鳥”轉變,使他們能夠隨著企業的成長而成長,從壹而終,不必再試圖“走婚”。國際上許多著名的CEO,有不少都是從“職業化”中走出來後,最終獻身壹個企業,直至光榮退休,享有終生榮譽。

  理想的結果是:從企業方面來說,能夠將職業經理人的成功經驗進行文化傳承,不至於當“大廚師”壹走就把什麽都帶走了:從經理人方面來說,能夠得到與業績相當的“嫁妝”,在“轉會”中實現自己職業生涯的蹦極跳。


香港亞洲商學院|在職MBA|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培訓

香港網:http://www.abcollege.com.hk  大陆網:http://www.abcollege.cn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