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管理哲學

施萬克博士:美式管理遭棄 歐式管理受寵

點擊:1246 日期:2013-07-10 選擇字號:

   “不會有大蕭條,但可能會有經濟衰退。”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全球ceo布哈德·施萬克博士(burkhard schwenker)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預測他進一步表示說,公司往往爲了突出自身的風險而進行保守與謹慎的預測,實際情況則要樂觀一些。

  布哈德·施萬克分析說,傳統的美國式管理方式正受到挑戰,歐洲式的管理方式更適用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對于中國企業未來的表現,他是個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根據情境作決策

  《第一財經日報》:這次經濟危機,是應該歸咎于華爾街,還是實體經濟也應負一部分責任?或者說,從這次危機中,我們應該從中反思吸取得到的教訓是什麽?

  布哈德·施萬克:一個教訓是剛剛談到的短期和長期的管理方式;第二點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互影響比人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第三點,是自由市場仍然應該堅持,但有效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財經日報》: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跨國公司的ceo在思考什麽?

  布哈德·施萬克:企業的領導者想得當然是怎樣度過這場危機,他們可能會想到通過産品的創新,公司資産的重組。另外,他們會重新思考他們的管理系統和管理方式,尤其是薪資水平的管理,經理人的薪水不應該只基于他們的短期業績,而應該關注長期他們是否能爲公司創造價值,不僅是對金融行業,對任何行業都是這樣,更重要的一點是,作爲管理階層,怎樣重新拾回人們對他的信心。

  《第一財經日報》:作爲咨詢公司,與投行相比,妳們對金融危機的研究方法是否有所不同。這一類的危機是否會有某種前瞻性的觀察與預測?

  布哈德·施萬克:我們與投行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們是根據實體經濟來做研究判斷,這是我們研究的基礎。之所以對2009的預測更樂觀,是因爲在美國、在歐洲甚至是在中國,公司的力量是比他們在五六年前的力量更強。因而他們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公司重組。

  與投行比較,他們的研究是根據對金融市場的預測來做,而不是針對各個行業的實體經濟。在我看來,憑借數字而得出的預測並不一定准確。

香港亞洲商學院|在職MBA|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培訓

香港網:http://www.abcollege.com.hk  大陸網:http://www.abcollege.cn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