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管理哲學

50萬人失業:企業出于怎樣的戰略考慮而裁員?

點擊:1150 日期:2013-07-10 選擇字號:

  剛剛跨入2009年一個月的時間,各大公司裁員就成了全球新聞的主旋律。僅僅在一周之內就有10萬人被裁,其中nec裁員20,000人,輝瑞制藥(pfizer)19,500人,麥德龍(metro)15,000人,波音(boeing)10,000人以及斯普林特(sprint nextel)8,000人。加入這個隊伍的還有星巴克(starbucks)、愛立信(ericsson)、柯達(kodak)、飛利浦(philips)、微軟(microsoft)、卡特彼勒(caterpillar)、家德寶(home depot)等公司。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估計,一月份的裁員總數是241,749,比12月增加了45%,創下七年來月度裁員人數的最高記錄。鑒于這樣的形勢,美國總統奧巴馬更加迫切地推動國會批准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奧巴馬的首席臂膀伊曼紐爾(rahm emanuel)說,“這份經濟複蘇計劃最重要的數字是它能産生多少的就業機會,而不是能獲得多少的贊成票。”

  但據觀察局勢的經濟學家預計,接下來非常不幸,我們還會聽到更多的裁員消息。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高級經濟學家克裏斯托弗·鮑德曼(christopher portman)說,“從我們看到的數字來說,企業第四季度的表現非常糟糕。就全球經濟而言,2009年是自二戰以來,甚至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我不知道截止目前我們看到的失業現象是否已經達到頂峰。失業率確實要滯後于其他經濟指數,即便目前的經濟已經觸底,失業率也會繼續走高。”

  裁員和減薪除了給員工個人帶來心理創傷之外,還會産生廣泛深刻的影響。自2008年12月以來,全球各大公司的裁員總數已達到50萬人,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處在這場危機中心的金融服務公司。幾乎所有的行業,包括汽車、飛機、快速消費品、零售、化工、科技和制藥等都難逃厄運。其中有些公司是周期性地裁員,但有些卻是首次經曆。對于許多已經宣布或者即將宣布裁員的公司而言,現在真是戲劇性的轉折,因爲就在不久前他們的處境還相對較好。正是因爲所有公司在這場危機中都未能幸免,分析師和戰略規劃者才開始思考對企業進行根本的變革,即對全球經濟體系進行重組。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沃頓等地的專家指出,宣布裁員既不表示他們將要變革,也不能作爲對其他經濟領域的整體預測,它只是暴露出企業湧動多年的經營缺陷和戰略問題。過去這些問題都隱藏得很好,顯而易見資産價值的泡沫遮蓋了資本體系的缺陷和動蕩。而如今在經濟下滑的背景襯托下這些問題都浮出了水面。

  危機下的企業現狀

  沃頓人力資源研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resources)主任彼得·卡普利(peter cappelli)說,現在的問題是經濟危機迫使許多經理人只著眼于短期。“至少在美國,企業似乎只在乎眼前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可能是因爲他們面臨著實現每季度業績目標的壓力,也可能是因爲現在還很難追蹤評估裁員帶來的負面影響,譬如將來經濟好轉需要重新招聘造成的長期成本,業績無法迅速好轉以及員工士氣問題等等。”另外,還有人模糊地認爲勞動力其實是一種時令資源——業績好轉的時候再招聘新人並不難。這種想法也是造成他們只著眼于短期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些經曆過裁員的企業日子非常難過。卡普利說,“事實上所有研究均表明,伴隨著裁員而來的就是業績下滑。但需要聲明的是,宣布裁員其實就表示這家公司已經身陷困境。實際上有時很難區分公司裁員的真正原因。”

  這就是說,對于許多已經宣布或者即將宣布裁員的公司而言,他們的問題並不一定就是眼前的經濟危機引起的;這場危機不過是讓他們的問題暴露出來而已。雖然這種說法可能非常直觀,但專家認爲不論是公司的經理人,還是外界的分析師、投資者和決策者,可能都把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原因歸咎于目前的經濟危機,而不是去尋找更深層次的問難根源。

  俄亥俄州立大學管理學和人力資源教授傑伊·阿納恩德(jay anand)說,目前這樣的嚴峻考驗就讓企業立分高下。“從戰略角度而言,危機對各個公司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譬如有些公司的緩沖措施比較到位,抗壓能力較強,消費者對産品的需求以及忠誠度較高,成本結構更富有靈活性,供應鏈的適應性也稍好一些等等。”

專家指出,裁員應該標志著某些行業已經開始甚至是加快了變革。金融服務業和汽車業顯然就是如此,但高科技行業也在變革。危機只是微軟、惠普、emc、戴爾、sap等一些知名的it大公司遭受打擊的部分原因。可以說這些公司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著拐點,所以他們必須改革自己的業務模式。

  以微軟爲例,一直以來公司都把傳統的家用電腦作爲自己的核心業務, 而現在消費者對這種電腦的需求急劇下降導致微軟曆史上的首次大裁員,它最近剛宣布裁員5000人。近年來市場重心的轉移已經迫使公司開始想方設法拓展其他業務,其中鬧得最沸沸揚揚的就是去年競購雅虎失敗。現在微軟必須加快步伐。從公司報表與分析結論來看,微軟至少會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首先,雖然公司爲降低成本而削減傳統業務崗位,但它也計劃在搜索、在線服務和雲計算等領域增加多達3000個工作機會。搜索業務聘用的人數將取決于分析師口中的潛在“變數”,即公司是否收購雅虎。他們相信公司可能會與卡洛爾·巴茨(carol bartz)執掌的雅虎達成交易。不論何種情況,微軟的裁員與招聘計劃都由戰略需要決定,而不只是因爲經濟形勢不好。

  同樣對于全球最大的建築機械與采礦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而言,啓動大規模的重組計劃也主要是爲了削減制造過程中高昂的運營成本。隨著需求的降低,工廠産能利用也急劇下降,這些成本就變得難以爲繼。 最終卡特彼勒宣布由于房地産市場崩潰,公司建築設備的銷售量萎縮25%,所以將裁員20,000人。

不論是微軟、卡特彼勒,還是其他許多公司,需求陡降都暴露出公司運營效率低下的弊端。

  上述例子告訴我們,導致裁員的問題其實已經由來已久。不論是整體經濟還是各個企業,裁員都只是證實了某些事情的發生。宣布裁員並引起關注並不是一朝一夕就會發生的,因爲在所有應對挑戰的措施中企業最不願意采用的就是裁員。同樣裁員操作起來也十分棘手,管理層通常不得不做出非常艱難的決定。

香港亞洲商學院|在職MBA|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培訓

香港網:http://www.abcollege.com.hk  大陸網:http://www.abcollege.cn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