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很多時候是與領導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的。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有時候領導者的一個決策,便會導致企業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怎樣當好領導者?
孫權是如何做領導的?沈得住氣、變得了臉、彎得下腰、擡得起頭……
領導是做正確的事,做得更好,不斷突破,培養決策力與執行力。領導是提出願景,坦誠溝通,鼓舞士氣,承擔責任,相互信任,終身學習。領導者永遠在追求領導品質,懷抱核心價值觀解決紛爭與問題,尋找共識,建力人格典範。
領導與組織、動員、培訓、溝通、考核密不可分,人才正是企業成長的核心要素。
一、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之重排在第一位,可見得人心之重。要是沒有人心甚至連領導都做不了。此人心泛指上下人心。也就是上面領導的支持,下面下屬的追隨。得單方面的人心難成大事。如想成就某事,沒有上面的支持,做事就會步步難行,處處碰釘子。如果沒有下屬的支持,事情則無從下手,左右爲難。可見人心之重要。
二、要立事先立人。
這句話是曾國藩說的。此話之經典才流傳至今。作爲一個組織的領導,做成就什麽事情之前要先有自己很好的“左右手”。三國的劉備剛開始創業時,就有關、張的追隨。古代帝王創業之前也都有自己的“左右手”。而至今的左右手需要自己去發現、去培養,慢慢的提拔。
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個觀點有很多人不是很贊同,它們認爲這是對領導的一種玷汙。其實不然。我個人覺得這是做領導的一個必修課。我覺得萬事要把握好一個度,事情才能做到遊刃有余。同樣作爲一個好的領導對于下屬,要做好一個碗,碗那就是包容。包容他的不足和過錯,合理的加以指導,合理的加以糾正。
四、領導人物必需的主要特征:
1、毫不動搖的勇氣。2、良好的自制性。3、強烈的正義感。4、堅定的決心。5、具體的計劃。6、付出超出所得的習慣。7、迷人的個性。8、掌握詳情。9、同情與理解:必須同情下屬,必須理解並懂得他們的困難。10、有責任感: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11、富有協作精神:必須懂得團結是力量的原則。12、果決是領導者的特色:領導者一向都有快速決斷能力,即使是在並不太重要的小事中也是如此。不果決是一個人失敗的原因。13、在善于與員工溝通。14、正面激勵和贊揚員工。15、敢于冒險:“一旦看准,就大膽行動”已成爲許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一般來說,風險多大,成功的機會就有多大。具有過度安穩心理的人常常會失掉一次次發財的機會。16、領導要有創意,意識或潛意識專注到某個程度,從中就可産生創意。領導一定要從深刻的思考、困苦和折磨裏得到一些創新的想法。
五、領導原則:
1、必須讓下屬獨立自主地進行調查和科學研究。
2、應允許專家們申訴反對意見,與自己唱“對台戲”做到兼聽則明。
3、作爲領導者,亦永遠不要忘記自己作爲領導者的職責,不要爲部下所左右。
4、有比較才有鑒別:尊重、關心、理解下屬,用人不疑,分工授權。
5、承認下屬勞動的價值。
6、保持清廉簡樸,須要寬己待人,嚴于律己,才會使下屬産生敬愛、欽佩的心理效應。
7、善于網羅人:讓智者爲之竭其慮,能者爲之盡其才,賢者爲之盡其忠,愚者亦爲之陳之力。
六、細節
第一:做領導處事要公平。手下員工同樣加班的情況下,絕對不能有的做補償,而有的置之不理。
第二:賞罰要明確,最好要有條例的依照。如果,賞罰全憑個人喜好,這樣的領導也沒有威信可言。
第三:安排工作要有條理。出爾反爾的領導,最不容易得到員工的信任。
第四:檢查工作要有結果。如果,員工因個人原因,再三不能按時完成工作,而領導卻不能對之有所作爲,那麽誰還會去認真工作呢?
第一,關于“給我的權力和我自己的權力”。領導,往往被人們認爲是有“權”之人,這是事實。但作爲領導本人必須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結構,否則,就會出現不能夠正確對待權力的現象。領導科學告訴我們,領導的權力起碼有三種權力構成,即職位權、威望權和專長權。即給我的權力和我自己的權力。其中職位權是組織“給我的權力”,人們習慣比喻爲“半張紙飄下來的”(即半張紙任命,半張紙在組織部門存根)。准確地說是“組織”相信妳,授予妳權力。而威望權和專長權是屬于妳自己的權力,如何在職工中樹立威望,如何在業務上不斷學習和提高,真正成爲知識型的領導,要靠妳自己修行。
第二,關于“用精神統領下屬”問題。人總的有一點精神。人是爲一種精神而活著。任何一個單位的領導,如果自己都沒有一種值得下屬敬佩的精神,很難想象其下屬的精神狀態。一個單位的領導應成爲本單位一架功力最大的發動機,是一個單位的精神支柱,要不斷地去鼓舞下屬的士氣,自己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開拓精神,進取精神,最爲關鍵的時刻要有獻身精神。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傑認爲,領導要善于爲下屬描繪本組織的願景,提出一個催人奮進的目標,並指引下屬去爲之而努力。
第三,關于“用思路指導人”問題。有人說:“領導就是布置任務,最後檢查任務完成情況”,至于中間過程可以不管。即“管頭管尾不管中間”。如果是這樣的話,領導倒也好當。三歲的娃娃,都可以做到。領導是設計師、是下屬的導師,要能夠以明確的思路指導下屬去行動。
第四,關于“用制度約束人”問題。制度安排是帶領下屬開展各項工作“遊戲規則”,人人都知道,沒有遊戲規則的遊戲是沒有趣味的。任何一個單位,基本制度不健全,就很難以在各項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績。一個好領導是善于應用制度來約束人的,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不僅是管理好自己的重要方略,也是統領下屬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同時也是減輕領導壓力的最好辦法,領導不別要爲解決內部的混亂而煞費苦心,也不別要爲“面子”問題而大傷腦筋,“制度無情”替代了“領導無情”,也便于處理好管理中的“制度嚴格性”與“管理的人情味”之間的關系。
第五,關于“滿足需要以激勵人”問題。激勵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滿足需要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爲,人有三個層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無論什麽人,生存在社會上,就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需要。滿足他的某種需要,就能夠調動其積極性。激勵的方法有多種,即不能夠單純地搞精神激勵,也不能搞單純地搞物質激勵。僅僅精神激勵是愚弄下屬,僅僅物質激勵是坑害下屬。作爲一個單位的領導必須將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結合起來系統運作,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領導的藝術性之一就是善于激勵人,用願景(美好願望和遠景)激勵使人感到有“奔頭”、用正確評判激勵使人感到很公平,用榜樣激勵使人感到有參照系,用榮譽激勵使人感到受到尊重,用逆反激勵使人感到有壓力,用許諾激勵使人感到一諾千金的份量,用物質激勵使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用感情激勵使人感到溫暖,用晉升激勵使人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危機激勵使人居安四危求奮進。
第六,領導者一定是傳道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同樣,傳道也是領導者必須承載的一個功能性特征。一個好的傳道者,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其一,是忠誠。忠誠是領導者的人格基礎。不折不扣地宣講和執行上級命令,個人服從團隊,公司利益至上。這是職業經理人的必備素養。
忠誠能保證傳的道是正道,不是歪道。人間正道是滄桑,無論市場怎樣變化都不能動搖。公司司歌《立正歌》中的知行求正道,砥砺道路通就是此意。這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所追求的信仰、所認可的價值觀的忠誠。
我們經常碰到的信息衰減和員工誤解,都和傳道者的忠誠有關。當然,我們不主張領導者的愚忠。愚忠會導致一種盲目的追隨,會造成公司信息的短路和折扣。而且,這樣的愚忠越多,企業的戰鬥力反而越弱,思想文化的傳輸成本就會越高。所以,忠誠不是道德的判斷,而是職業水准的衡量。
其二,是激情。管理最怵的是冷漠,激情才是管理者的生命動力。作爲領導者,一定要把自己豁出去,像黑夜中的火把,像烏雲裏的閃電,用妳的激情去感染下屬,讓他們迸發出更大的激情。用妳的魅力去打動員工,讓妳的團隊閃耀出五彩的光芒,從而贏得妳的客戶,贏得市場。
人是渴望被點燃的,人也是可以被點燃的,只要妳不是一根濕木頭!付出妳的真誠與坦蕩,撕掉妳的矜持與顧忌,妳就能得到激情的回報。想一想,錘煉一個富有激情的團隊,是一件多麽有意義的事。
其三,是透明。企業做大以後,都會滋生出很多的屏障。每一個人都會有自身的心理障礙和性格缺陷。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拿起炸藥,把這些屏障統統炸掉,炸出一個透明的環境來。管理不是掖著藏著,湘財爲什麽主張消滅階級鬥爭,就是要大家解盔卸甲,把自己大膽地打開,營造一個有利于傳導的通暢的環境。這樣妳才能把道傳遞下去。
第七,領導者必須是苦行者
這是我這八年多來做企業的最大體會。領導者爲什麽很苦,因爲妳是謀事者。創業難,守業更難,既然是苦差,所謂上行下效,妳的犧牲,妳的吃苦精神必然會啓動妳的團隊,感染妳的員工。
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以爲管理者就是只動口,就是指揮別人做事。那誰來落實呢?誰來推動呢?管理者一定要沖在前面,就像打仗,如果妳總是縮在後面,妳的命令就會打折扣,這個團隊的戰鬥力就會打折扣。
管理是對細微末節的管理。爲什麽管理很辛苦?因爲要深入到舉手投足、細微末節中去。
有人總覺得領導者要管大事,要管全局,從組織分工的原則來講,這是對的。可在管理的手段與藝術上,妳一定要深入到具體的細節,抓住細微的小事,這樣妳才不會與真實隔絕,才能管好大事、管好全局。隨著IT技術的發展,扁平化組織的結構是趨勢,領導者應該、也能夠管好細微末節。
管理是對問題的管理。領導者就是解決問題的。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整天在救火,在當消防員。從公司整體運營來講,這是不正常狀態。但是,從局部的領導者來講,這是很正常的。更何況證券公司經營的就是風險。風險的吸取、分散、調和、規避與咨詢,是我們的職業專長。面對危機的處理,我們的風險估值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傷害恢複能力將構成公司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兵貴神速,贏得時間才會有空間,這是我們這個市場的一個特點。
而在精神上,領導者更要有苦行僧的平常心態。妳苦妳累,妳的屬下不一定看得到,妳的員工不一定理解,妳要做出很多的犧牲而不爲外人道,這就要求領導者不僅僅要成爲苦行者,還要具有苦行僧的心態——平常心態。
第八,領導者應當是帶兵者
所謂領導,其最基本的含義就是組織,覺悟者、傳道者與苦行者,最後都必須要落實到帶兵者。爲什麽領導者要是帶兵者?因爲我們不是個體經營,而是團隊作戰。
首先,帶兵者要學會善待員工,要把員工當作客戶來經營。企業發展有兩個基石,一個是對外的,即客戶;一個是對內的,即員工。我們提出的新客戶主義與新員工主義,就是要領導者把自己的員工當作客戶一樣來經營。有了好的員工,就有了好的産品;有了好的産品,就有了好的服務;有了好的服務,就有了好的客戶;有了好的客戶,就有了好的市場、好的利潤。
試想一下,如果妳的員工是處于不滿意的狀態,他能帶來客戶嗎?所以,帶兵首先要先愛兵,有了愛心,有了激勵人的機制,企業經營的根本才會穩固。同時,帶兵的過程還是培養人的過程。有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企業的目標才能准確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才能夠得到雙重體現,企業才可能有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其次,帶兵者要學會溝通,要有內部客戶的意識。我們每次的培訓幾乎都有溝通的課程,爲什麽?因爲組織內溝通的有效性,決定組織功能有效發揮的90%以上。很多經理講:我們最難做的就是跟平行的部門打交道。部門與部門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其中固然有利益機制問題,但更多的是公司內部缺乏一種客戶意識與服務意識,而外部客戶由于得不到多方位的團隊服務轉變成了他人的客戶。因此,領導者一定要學會認真聽取公司內部客戶的意見,把公司所有對于客戶的利用價值,優化整合到極限。
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