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商期刊

當前位置:首頁 > 亞商校友 > 亞商期刊

第六期《经理内参》:GE:精細化是未來生存方式

點擊:869 日期:2013-08-21 選擇字號:
  從2013年開始,原來“Made in China”的蘋果電腦,部分已經開始了美國原産。另一個方面,南方幾個制造業大省的“民工荒”正在越演越烈,企業主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薪水和其他福利來留住工人。“讓美國成爲新增就業和制造業的磁場”,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國情咨文中這樣說道。很明顯,中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而美國正在寄希望于重振制造業,來挽救經濟衰退帶來失業問題。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中國已經提出多年,而現在,或許已經到了不改變就消亡的邊緣,那麽企業可以如何做?
  作爲全球最大的工業公司,GE的業務涵蓋了全球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航空、能源、水處理、發電、醫療、交通運輸等等,可以說涵蓋了主要的工業領域——在傳統概念中,工業就是高能耗企業,但是,低碳經濟才是未來的主流。因此,早在2005年5月GE就提出了“綠色創想”,爲客戶提供更節能産品的同時,促使GE穩步增長。
  在GE中國副總裁西北區總經理許正看來,“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已經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在這個存量市場中,很多技術是老舊的,建立在過去高能耗或高汙染的標准或技術基礎上,現在隨著市場要求提高,這些領域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對GE來說,他們希望提升的並不僅僅是簡單設備和技術的更換升級——因爲“更換”本身就不夠低碳,他們更希望原有設備的效率能夠得到提升,或者新上設備效率更高,使用周期更長。
  節約的就是利潤
  對制造企業來說,要讓機器更高效,靠的是制造工藝的改進,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傳感器的普及,以及數據分析重要性的提升,GE將一些新的變化引入了工業領域:在繼續改進工藝的同時,也將人、數據和機器進行“連接”,利用傳感器捕捉和記錄機器運轉産生的數據,然後經過軟件工程的開發,來分析機器的“健康”情況,讓人可以充分挖掘機器潛能,同時預防機器“罷工”,從而幫助客戶提高效率並節約成本。GE將這一變化,命名爲“工業互聯網”,並認爲這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趨勢。
  2012年11月,GE發布《工業互聯網:突破智慧和機器的界限》白皮書,其中指出: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各行業將實現1%效率的提升,並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看似不起眼的1%背後,是巨大的商機:15年內,1%的燃油節省意味著節省300億美元;能源行業節省1%的燃料,意味著能節約660億美元;而醫療行業效率提升1%,則可以幫助全球醫療行業節約630億美元;1%的資本金的節省,意味著節省900億美元……並且,如果全球都開始采用工業互聯網技術的話,到2025年,人類GDP的一半都將與此有關,也就是說大概會有22萬億美元會與工業互聯網技術産生關系。“這就是GE公司所倡導的節約。”許正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技術,從能源的節省、資源的節省開始入手,可以看到,就算僅僅是1%的節省,影響都是巨大的。”
  15年內,1%的燃油節省意味著節省300億美元;能源行業節省1%的燃料,意味著能節約660億美元;而醫療行業效率提升1%,則可以幫助全球醫療行業節約630億美元;1%的資本金的節省,意味著節省900億美元。
  不以商業利益爲基准出發點
  不難發現,工業互聯網的普及,對企業來說,除了高效,同時也延長了機器的使用壽命——對出售機器的企業來說,這看上去並不妙。
  但是對GE來說,這與其商業利益其實並不矛盾。以航空發動機爲例,幫助客戶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公司可能是減少了銷量,但是客戶爲了延長使用壽命,也需要進行一些零部件的更換,比如葉片;還需要定期的保養和維護。“所以,總體上幫助客戶節省成本的同時,GE也可以通過爲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獲得相應的收益。”許正說。
  幫客戶節約,同時也找到新的收益點,工業互聯網的創新並沒有損害GE的商業利益,但是,試想,如果GE一開始就完全從商業利益出發,還有可能産生這樣的創新嗎?
  “從過去消耗大量資源的經濟和爲了獲得經濟成長而不斷地去更新設備、使用投資拉動的經濟,要走向更加有效率、更加長期、更加可持續的經濟體,需要每個有責任的企業來擔當一定的義務。”許正說,“整個人類社會要走向可持續發展,也需要這樣理念的變化。而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不簡單地從企業當下的商業利益出發,才能更加契合整個社會的發展訴求,抓住相應的發展機會。”
  跟資源和客戶在一起
  許正還有另一個身份:GE中國創新中心(西安)總經理。這個成立于2012年的創新中心,與之前的成都創新中心一起,與在上海、北京和無錫的研發機構形成了協同效應,旨在快速滿足客戶需求,與客戶協同創造新價值的目標。應該說,創新中心是GE著力拓展在中國本土技術創新與客戶支持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爲什麽選擇西安,更是意義深遠。
首先,幾年前,國家就在西部,特別是西北,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西部大開發,現在還處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延伸階段。對GE來說,機會仍然非常多,比如在能源、交通、工業企業的建設方面,都與GE業務高度的匹配。
“之所以把創新中心放在西安,一方面可以履行‘客戶創新’的理念,也就是我們把我們的技術、能力帶到離客戶最近的地方,跟他們一起來面對他們在發展、建設中碰到的技術難題,在共同解決的過程中,也找到我們的定位和機會。”許正說。
其次,西安本身是中國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一個主要的科研機構和人才最聚集的城市之一。所以GE在中國要發展創新型的業務,尤其是技術創新,西安在人才供給方面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評論信息

暫無留言!
發表評論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點擊換一個 看不清?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産品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4.不支持HTML代碼且留言要通過審核後才會顯示,請勿惡意留言。